执政权是一种国家权力,其特点是具有国家强制力,权力相对方必须服从。
现实中存在的只是理性多一点或者非理性多一点,计划多一点或者市场多一点,私有制多一点或者公有制多一点,私人性多一点或者公共性多一点。例如目标都是健美身材,一个人是胖子,另一个人是瘦子,前者需要减肥,后者则需要增肥。

科学与制度的区别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区别,是实事求是和做事求效的区别。【关键词】适度赋权论。目标相同、起点也相同,是不是就可以移植了呢?也不一定,因为还有约束条件的不同。如果你觉得很美,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可笑,你就有可能像一个小丑。1.3 制度的实效性 制度的三性要求制度的设计应该围绕主体的目标,考虑主体的起点和约束条件,一个好的制度应该是能够很好得实现主体的目标,就是有好的效果,这就是制度的实效性。
制度只适用于从魔鬼到上帝之间的人。实效主义认为,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更好的制度。上帝之所以不需要制度是因为他就是至善的标准。
衣服穿在身上合不合适还要看场合,演讲时穿的可能不适合写作时穿,在家里穿着舒服的衣服可能不适合在宴会上穿所以,社会主义的本质不应该是共同富裕,而应该是共同自由。实效主义寻求收益大于成本的制度,尽可能减少成本。知道现实是什么就是解释世界,虽然存在的有存在的理由,但我们需要找到存在的原因,发现存在的规律,然后我们对存在进行评判。
假如科学揭示,如果一个人一个月不吃饭他就会死掉,我们是否有理由要求某人吃饭呢?不能。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在实用主义猫论指导下取得成功的。

完全相同起点、目标和约束条件的两个人或者国家几乎不存在,就是相似的也不多。君主立宪制和民主立宪制是中国学界约定俗成的术语,所以在探讨这一理论之初我们提出党导立宪制与其对应。城里人也许会说:不管中国猫外国猫,好看听话就是好猫。实用主义的思维可以用邓小平的猫论来表达: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毛泽东曾经说过,教条实在比屎还没有用,人屎可以喂狗,狗屎可以肥田,教条呢,既不能肥田,又不能喂狗。其次:起点相不相同?目标不同,不能照搬,目标相同,但起点不同,也不能复制。实效主义者认同杜兰特从历史中得到的教训:与过去断然决裂,会导致狂热的行为,接踵而至的可能是突然的横祸和毁灭。我们常常以为自己的目标也就是他人的目标,以为我国的目标与美国的目标相同,所以会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1.6 反对教条主义 实效主义的对立面是教条主义。立宪党导制是与立宪君主制、立宪民主制并列的三种宪治模式之一。

立宪党导制是中国的现实,只不过现在是以潜规则形式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很多,我们需要将其变成明规则,使之制度化和规范化。该文提出,宪政是现代文明政治形式,宪政就是宪法下的政治,党导立宪制是宪政的其中一种形式。
立宪党导制的价值是共同自由,即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相结合的共同体的自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是在苏联作为正统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背景下,对于国际社会质疑我国的改革开放到底是不是社会主义性质,是一个有效的护身符,因为作为弱者的中国非常需要这样的一个护身符来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人生活在社会之中,总会受到他人影响和评价,国家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他国评头论足也很正常,关键是我们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衣服合体论与鞋子合脚论的区别可以展示出来。毛泽东的话尽管不雅,但是对于中国学术界无疑是一记重锤,可悲的是还是有不少专家学者仍然在津津有味地享受着狗屎不如的教条却不自知。张三和李四的目的地都是广州、起点都是北京,由于张三是富商,李四是穷学生,张三可能坐飞机头等舱,李四只能坐慢火车硬座。
第一章 制度方法论 制度是人们制定的用来解决人自身问题的规则,制度是人的和为人服务的,制度不是神的和用来膜拜的。1.8 摒弃非黑即白思维 我们需要打破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才能对特色与普遍、不同与相同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鞋子穿在自己脚上,自己感觉合脚就行,然而,有可能有些人的鞋实际上穿着不合脚也说合脚。道德教化和法律规范对于扬善抑恶都是必要的。
有的人利己更多一些,有的人利他更多一些。某个国家某一时期的制度是该国解决其在特定时期问题的规则,实践证明是有效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制度就可以用于我国。
立宪是现代文明政治的基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社会主义的特征,立宪党导制就是现代社会主义的顶层设计。君主立宪制的制宪主体可以是君主也可以是人民,党导立宪制的制宪主体可以是党也可以是人民,我们所提出的党导立宪制的制宪主体是人民。我们都向往自由,一个国家起点是富裕的,另一个国家是贫穷的,前者可能需要制度保障言论自由,后者恐怕首先需要解决吃饭问题,吃饱也是一种自由,而且比言论自由更加重要。衣服合体论想说明的是,仅仅自信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他信。
我国过去成功的经验也不一定就能用于现在,因为目标、起点和约束条件可能已经变了。仅仅自信可能会自恋、自吹、自大、自我封闭。
衣服是否合体不仅仅自己知道,外界也知道。自主性不是自我封闭性,而是在开放社会中的自信。
现实生活中的人没有两个是完全一样的,然而我们常常将人简单化为好人和坏人,好人似乎像上帝,坏人似乎像魔鬼。立宪党导制最初的名字是党导立宪制,由柯华庆于2015年3月6日在《宪法与党章的二元宪政》中首次提出,引发各界热议。
实效主义立足于现实,从现在起步。在关于制度与人的重要性上也有这种非此即彼的误区。个人的明智,来自于他记忆的连续性,团体的明智则需要其传统的延续。制度的主体性提醒我们,他国成功的制度可能不适合我们也可能部分的适合我们,我们需要站在自身主体的角度去进行判断。
实践证明,完全的计划经济和完全的市场经济都是失败的,我们需要建立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体制。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计划经济的弊端暴露出来以后人们就以为所有问题都需要交给自由的市场去解决,这些人似乎不知道原初计划经济的提出正是要克服自由市场的弊端。
我们用行路也许可以将制度的移植问题说得更明白一些。市场交易正是建立在"己所不欲"且"人之所欲"时"施之于人",或者"尽管己所欲,但为了更大的欲愿意放弃已有的欲"的相对性己所不欲之上的。
我们可以设想各种可能的制度通过实证科学规律来预测其后果,我们比较各种制度在起点和约束条件下的后果与我们所向往的目标的接近性,从中选择合理的制度加以实施,在实践中检验其实际效果,实效是检验制度好坏的最终标准。走中国特色的宪政之路,将宪政的普遍适用性和中国特殊国情相结合,是中国未来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也是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